各營馬兵用鎧甲代替鼓槌,輪番值夜,每隔一個時辰,敲打九下。

        入夜后,浙兵開始發(fā)放夜巡,車營、馬營各懸掛一盞燈籠,為信號之用。

        火兵在大營五百步外,每隔三十步點(diǎn)燃一堆篝火,熊熊燃燒的篝火照亮周圍江岸,這樣明軍可以看見建奴來,建奴卻摸不清大營位置。

        劉招孫知道,杜松全軍覆滅,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們在營中點(diǎn)燃篝火,成了建奴的活靶子。

        當(dāng)夜,沙尖子大營西北三十里外,山巒靜謐,明軍夜不收與后金前鋒白甲兵展開小規(guī)模斥候戰(zhàn),這些夜不收都是劉綎麾下精銳家丁,裝備精良,悍不畏死。他們與建奴白甲兵的戰(zhàn)斗激烈而短暫,雙方都是精銳強(qiáng)兵,在茫茫叢林中不死不休交換著生命。

        夜幕之下的總兵大人中軍大帳,卻是歌舞升平模樣,宛如在另一個世界。

        大帳之中,亮若白晝,觥籌交錯,案幾堆滿醇香的美酒和烤熟的野豬肉。

        明朝將領(lǐng)分席而坐,分別坐在總兵大人劉綎左右。

        “君信!想死老哥了!粟林(朝鮮地名)一別,有二十年了吧,老哥去了播州,和楊應(yīng)龍干仗,殺了好多個苗子,前幾年朝廷用兵不斷,兄弟我想著和蘇東坡一樣,回老家采菊東籬下,那啥,奈何閣老不放咱走!常想著咱在平壤殺倭寇的日子,快活,罷了,不提往事,傷心啊,這荒郊野嶺,也沒啥好酒好肉·····”

        帳中首位之上,皮膚黝黑的劉總兵舉起酒碗,對左邊姜弘立大喊大叫。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