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西邊的宣大也在要錢,說是蒙古人要乘虛而入,讓朝廷給多發(fā)點錢修邊墻。

        萬歷皇帝最近頭很大,搞得現(xiàn)在大家都很缺銀子一樣。

        確實很缺銀子。

        如果萬歷皇帝具備基本的現(xiàn)代經濟學常識,對白銀流通,通貨膨脹之類的概念有一點了解,或許就能明白大明這么缺錢的原因了。

        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遲遲沒有發(fā)展,缺的就是銀子這種支付手段。

        大明以白銀作為貨幣,遇到白銀短缺,支付就會出問題。

        依附于支付之上的整個產業(yè)鏈就有崩潰的危險,可以參考49年國統(tǒng)區(qū)后期的金融亂象。當然,那個要更復雜一些。

        總之,越是高級復雜的產業(yè)鏈,越沒法以物易物。

        所以,大明離不開銀子。

        那么,銀子從哪里來呢?

        大明白銀來源主要有三,自產就不說了,萬歷皇帝的派出礦監(jiān)們,“自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諸鐺所進礦稅銀幾及三百萬兩也”(2),搞到天怒人怨,每年才三十多萬兩,這點毛毛雨還沒山西幾家晉商地窖里埋的多。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