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漸沉,紅霞浸染天際,半天血色下,渾河戰(zhàn)場進(jìn)入最后的瘋狂。

        北門甬道,遼民壯丁被后金包衣威脅驅(qū)趕,喊著號子將佛朗機(jī)炮拖拽出城。

        壯丁步履沉重,肩背被麻繩磨出血來,腳下踩著前面壯丁的斑斑血跡。

        不過這絲毫不能引起二韃子們的同情。

        在萬歷四十七年十月初十的傍晚,在沈陽北門,正義或許會缺席,但馬鞭,不會。

        大約是因為仆從主貴的緣故,后金大汗努爾哈赤親領(lǐng)的正黃旗、鑲黃旗旗下包衣們,身份要比其他六旗包衣更加尊貴。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兩黃旗的包衣阿哈們,個個都是曹忠清式的狠人。當(dāng)然,僅限于對待漢人尼堪。

        此刻,兩黃旗包衣手提馬鞭,跟在壯丁后面,像趕馬似得抽打那些不肯出力的尼堪。

        其實,這些拉炮的尼堪,半個時辰前,還是喜迎王師的遼民。

        這些女真化或蒙古化的漢人,無論身形長相,還是語言表達(dá),都與正統(tǒng)漢人漸行漸遠(yuǎn)。

        原本歷史上,后金攻打沈陽時,這些張燈結(jié)彩,盛裝迎接“王師”的順民(1)都參與了對其他遼民的搶劫,而且收獲頗豐。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