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凌晨,皇極殿的大火漸漸熄滅,曾經大明皇帝的寢宮,變成一堆冒著青煙的廢墟瓦礫。
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體乾帶著群小公公,在廢墟中,用龍袍小心翼翼捧出大行皇帝燒剩的骸骨。
平遼侯率百官對大行皇帝骸骨三叩九拜,禮部官員將骸骨暫時安置于慈寧宮,等新皇繼位再下葬帝陵。
乾清宮的大火雖然熄滅,北京城中的腥風血雨才剛剛開始。
許顯純死后,東緝事廠上至鎮(zhèn)撫司指揮使,下到普通番子,凡是參與過泰昌三年刺殺平遼侯,策反文登行動的人,全由三法司連夜會審,宣布為謀逆之罪,家產抄沒,立即處死。
鼓吹“蕩平”勤王軍,誅殺劉招孫的幾位東林黨魁,連夜被三法司過堂審訊。
經過刑部尚書王紀公正審判,原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周嘉謨、山西道御史侯恂等十五人犯挑撥同僚之罪,律斬。
平遼侯念及葉向高開門納降,引導勤王軍誅殺閹逆許顯純,且年事已高,建議免其死刑,允其戴罪立功。
另經審訊,吏部尚書周嘉謨,勾結許顯純,對大行皇帝懷恨在心,于崇禎元年五月五日夜,派死士潛入皇宮縱火,罪不容恕,家產抄沒,誅三族。
平遼侯沒有在北京城進行大規(guī)模追贓助餉。
劉招孫不是李自成,開原軍下也不是大順軍,這次入關勤王的目的是為控制天子,擴大平遼侯在全國的影響,不是斬盡殺絕,和整個大明官僚體系為敵。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