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鼓樓為中心,南北東西大街熙熙攘攘,沿街商鋪叫賣之聲不絕。

        明代為鞏固邊防,在各地邊地實行“食鹽開中”、“茶馬交易”、“棉布征實”、“布馬交易”等經(jīng)濟(jì)政策。

        在這些政策刺激下,富有地域特色的豪商巨富應(yīng)運(yùn)而生。

        以永樂皇帝北伐為契機(jī),大量軍需物資在宣大、榆林、延綏等邊囤積、流轉(zhuǎn)。

        陜商、晉商因此迅速崛起,明中以后,晉商更是將觸角伸入廟堂,以攫取更大利益。

        以晉商代表王崇古為例。

        隆慶四年,俺答把漢那吉突然叛逃至宣府,時任宣大總督的王崇古以此為契機(jī),開始與俺答談判,史稱“隆慶議和”,以貿(mào)易代替戰(zhàn)爭。

        自此,晉商開始登上大明政治舞臺。

        王崇古親眷中為大商人者便有三人,這三人都是晚明官場舉足輕重人物。

        其二姐為張四維之母,張四維之妻亦是蒲州商人之家。

        張四維之二弟五弟妻室亦是蒲州人,王崇古與張四維之子女,又與蒲州商人出身的兵部尚書楊博、陜西商家出身的大學(xué)士馬自強(qiáng)聯(lián)姻。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