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獷弘光元年五月,經歷長達半年的徘徊觀望后,南明朝廷終于不再等待,下定決心舉兵北伐。
此時河南山東等地殘留的齊軍都開始向臨清聚集,流賊北省的勢力也不容小覷,加上各地接寨自保的大戶,形勢對大明變得越來越不利。
更要命的是,各方對以正統(tǒng)自居的南明朝廷都不待見。
流賊殘余兵力主要盤踞在河南,劉芳亮困守南陽,據說他麾下還有上萬人馬。
整個長江中下游已經基本納入弘光朝廷統(tǒng)治范圍,督師劉宗周現(xiàn)在并不急于消滅劉芳亮部——雖然闖軍也是叛逆——明軍集中精力攻擊齊軍殘部,為天啟皇帝朱由檢報仇雪恨。
在從揚州起兵時,劉宗周與幕僚諸將商討北伐攻略,便確定了北伐中原、恢復京師的決策和部署:
先取山東撤其屏障,再移兵由淮入河,拿下河南破其藩籬,接著拔關隴扼其戶檻,最后攻下北京。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條北伐路線和當年太祖北伐消滅元朝的路線幾乎完全一樣。
這倒不是劉宗敏生搬硬套,這樣只是為了繞開駐守南陽的劉芳亮殘部,避免雙方爆發(fā)不必要的沖突。
相比闖王李獻忠等人,偽齊皇帝劉招孫無疑更為可惡。
對于遵從儒教,以忠孝節(jié)義為自己行為準則的劉宗周來說,如果能逮住這樣的亂臣賊子,不僅要多他進行千刀萬剮,而且還要進行挫骨揚灰。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