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字建斗,號九臺,南直隸常州府人,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原本歷史上,盧象升于崇禎十一年(1639年)在巨鹿對抗清軍,英勇戰(zhàn)死。
因為武定皇帝的出現,這位悲情英雄的命運,已經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可以說完全偏離了原本歷史軌跡,在這個位面上,他沒有戰(zhàn)死,效忠的對象,也從大明變成了大齊。
泰昌元年,沈煉裴大虎林宇等人大鬧京城、擊殺錦衣衛(wèi),燒毀教坊司,導致當年的會試未能如期進行——坊間傳言是因為禮部尚書的相好在教坊司大火中喪生,因此無心監(jiān)考。
盧象升的科考之路,比原本歷史上晚了足足三年。三年后,也就是武定元年,他才考中三甲進士。由于崇禎元年殿試是由武定皇帝親自主考,所以算起來,劉招孫還是盧象升的座師。
當時正值劉招孫病重,內外政務都由首輔楊鎬代理,楊鎬老成謀國,慧眼識珠,初見盧象升,便知此人非池中之物,于是火線提拔,直接把這新科進士任為戶部主事,當做心腹來培養(yǎng)。
按照儒家倫理標準,盧象升在新朝入仕,自然須效忠武定皇帝,更不要說皇帝和國丈對自己還有知遇之恩。
后來流賊東進,山東不穩(wěn),盧象升被外放山東,準備接替袁可立空出的登州巡撫位置,不想京師生變,登萊亦不保,盧象升跟著十四軍來到臨清,在邱縣做了個縣官,協(xié)助處理臨清民政事務。
武定皇帝和這位歷史名人本就不熟悉,再加上他現在性情冷漠,此刻注視盧象升的目光更顯銳利。
“盧知縣,你可知今年五月京師淪陷,是何緣故?”
廳中一眾人等紛紛望向盧象升,都露出不可思議表情。
自從“南狩”臨清,皇帝便像完全換了個人,他不僅外表發(fā)生改變,連言行舉止也明顯和從前不同,行事狠辣決絕,殺戮心越來越重,如果需要作者幫蒲剛他們用一個詞語形容現在的武定皇帝,那便是黑化。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