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正文卷第448章罪己詔武定元年十月三十日,盤踞在濟南府城半年之久的流賊殘部被十二萬大齊軍民包圍,內憂外困,走投無路之下被迫向齊軍投降。

        近衛(wèi)十四軍主力進入濟南府城,泰安、萊蕪、德州、濱州同時收復,山東全境皆入大齊。

        當時濟南州城內人口尚有四十萬,雖歷戰(zhàn)事,城墻還算完整。

        明太祖洪武四年,官府對濟南城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原本土墻變?yōu)榇u墻,濟南城周12里48丈,高3丈2尺,有垛口3350個,設有角樓、敵臺、炮樓數座。固若金湯,本可一戰(zhàn),然而流賊人心盡失,城中百姓不僅不幫忙守城,反而不斷襲擊流賊,再加上齊軍一路摧枯拉朽,占據山東全境,并且放話說,若不投降,便屠戮全城,百姓更加驚恐,不愿協(xié)助守城,城中殘余流賊徹底失去了戰(zhàn)心,只得投降。

        投降之后,大批流賊被送至招遠、棲霞挖礦,余生將在暗無天日的礦洞中渡過,流賊中掌家以上匪首共七十六人,皆被押赴府城南北大街凌遲處死。

        城州縣豪商大戶共計一千二百戶,無論善惡,家產田地皆被抄沒。

        一起被抄沒家產的還有府城中大小商戶共計三千六百五十余家,私產全部充入大齊國庫。

        十一月一日,皇帝發(fā)布詔令,臨清州城被圍期間,凡有資助明軍、流賊者,無論青皮、商賈、官吏,皆以叛逆罪殺之。

        十一月初二日,濟南大明湖殘荷敗柳,一片凄風苦雨中,暴齊屠刀揮下,三千多叛逆人頭滾落,大明湖血流成河。

        數十萬濟南百姓歡呼震天,因為按照《齊朝田畝制度》,大齊所有子民都將分到田地糧食。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