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招孫深知戰(zhàn)場瞬息萬變,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快,戰(zhàn)場瞬息萬變,他決定不再等待,提前開拔,率領中路軍三萬人馬向前推進。
“等一等?!?br>
一名正在搬書的小公公忽然被太上皇叫住,誠惶誠恐站在旁邊。
劉招孫隨手從小太監(jiān)懷抱的一大疊詩集中抽出一本,看了看書脊,是明初詩人高啟的作品。
“就他了,讀完這首詩,便要打仗了?!?br>
太上皇揮了揮手,小太監(jiān)如蒙大赦,連忙抱著書朝帳外走去。
注:
1、選自高啟《朝鮮兒歌(予飲周檢校宅,有二高麗兒歌舞者》。高啟,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于詩,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明洪武初,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
7017k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無名中文;http://www.pettt.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