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讀,而且比你那時候慘多了。”

        慈圣太后說得沒錯,小皇帝劉堪比小太妹布木布泰當年可要慘多了。

        按照太上皇旨意,錢謙益與周永春兩位大儒,早早排定了小皇帝視朝與講讀的日程表。

        這個不到五歲的小皇帝,每天既要視朝理政(雖然只是形式而已),退朝后還要繼續(xù)講讀,比后世還在幼兒園無憂無慮吃喝玩樂的同齡小孩子們慘多了。

        每月逢二、四、八日劉堪需要上朝,其余時間則要去文英殿,跟隨幾位帝師講讀。

        劉招孫對兒子劉堪的教育可謂盡心盡力,雞娃到了極致。

        他親自規(guī)定,小皇帝講讀的書目為《大學》《尚書》,錢謙益負責《大學》,周永春則向小皇帝講解《尚書》,要求必須熟讀熟記,每次在老師開講前,劉堪都需要將兩本書誦讀五遍,至于有沒有讀懂,能不能記住,那就看造化了。

        劉招孫自覺自己不是搞學習的料,所以在這方面,對兒子要求格外嚴格,完全是填鴨式教育,幾遍尚書大學都下來,也不管娃兒有沒有讀懂,便立即開始讓小皇帝練習批閱奏章。

        大統(tǒng)領東方祝派人將各衙門、各省奏章,用一個紅漆木匣裝到小皇帝面前,呈遞小皇帝御覽。

        錢謙益和周永春退至東廂房恭候,若是劉堪有什么不懂,他們便上前給皇帝一一奏明。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