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背壞盟約,殘殺俘虜,毀壞平壤,屠戮豪杰,實乃法家術(shù)士妄論!而今大軍云集朝鮮,已有半年,勞師遠征,為兵家所忌,大齊之賊,不止在朝鮮·····”
劉招孫和顏悅色聽侯詢說下去,幾次揮手阻止孫傳庭反駁,孫副相臉色鐵青,恨恨望向侯詢,大學(xué)士卻是毫不在意,繼續(xù)滔滔不絕道:
“東藩小國不比天朝,其民表面順從,其實頑劣,不堪教化,遠者隋唐三伐高句麗而不下,勞民傷財,為天下笑;近者忽必烈九征高麗而未取完勝,空耗國力;陛下英明神武,一戰(zhàn)而定平安、咸鏡兩道,武功不在秦皇漢武之下,然馬上得國易,馬下治國難。若對本地族人逼迫過甚,怕只會適得其反。陛下不知當年安南之事乎?殺俘不祥,若肆意殺戮,橫征暴斂,到時激起民變,又要消耗天下兵馬征討,得不償失。因此,臣以為,對朝鮮國,當以懷柔為主,彈壓為輔。給李倧一線生機,給朝鮮人希望,如此,便再沒有人會與我大齊死戰(zhàn),可將平安、咸鏡道叛逆誘至關(guān)內(nèi),再行處置,為袁知府報仇雪恨·····”
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孫傳庭正要反駁,其余眾人紛紛附和。
“陛下!此乃腐儒之論,陛下不得偏信·····”
德高望重的金尼閣出來道:“英明睿智的太上皇陛下,臣需要提醒您的是,平壤城中還有三千到五千名上帝的信徒,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真武神同樣具有最虔誠的信仰,臣以為,陛下不應(yīng)該把這些人送入礦井或者打入地獄,因為他們對帝國具有更大的價值?!?br>
“統(tǒng)戰(zhàn)價值?確有此事嗎?”
武定皇帝回頭望向特務(wù)頭子劉興祚,劉興祚立即點點頭,確認佛朗機傳教士所言非虛。
“怪不得德川幕府要禁教,一個平壤就有這么多信徒。”
劉招孫瞠目結(jié)舌,細細揣摩金尼閣說的話,覺得頗有幾分道理。
殺戮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他想要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大齊保持忠誠(當然只是一定條件的忠誠),而不是真的要斬盡殺絕。
“既然有統(tǒng)戰(zhàn)價值,那就不能屠城?!?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