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首輔盧象升起初沒有想到,他能這么早執(zhí)掌朝廷大權(quán)。
更讓盧象升沒有想到的是,內(nèi)閣首輔康應乾就這樣成了沈陽內(nèi)亂的犧牲品。
盧象升懷疑過,這可能是太上皇的苦肉計,用以削弱激進派和保守派兩邊的實力。不過康應乾和太上皇關(guān)系匪淺,這種可能實在微乎其微。
武定皇帝宣布完鎮(zhèn)壓叛亂的詔令,群臣反應寥寥,軍國大事,不可能只讓戰(zhàn)兵和軍隊去做,太上皇現(xiàn)在可以依靠的,便是盧象升和他后面站著的這些中間派大臣。這波人對大齊現(xiàn)有制度不滿,同時也對陳新那樣的全面倒退(包括但不限于迎接衍圣公子嗣)表示反感。
中間派在帝國龐大的官僚體系中占據(jù)大多數(shù)。
“叛賊頭目已被擒獲,臣等懇請陛下,及早將其處死,以撫慰死難官民!”
作為中間派的代表,盧象升一直沒有表態(tài),直到皇帝部署完各支軍隊,開始安排民政事務,他才說出這話。
這并不是落井下石,盧象升與楊通康應乾等人,沒什么交情,更不可能為這些人求情。
如果能給殺戮者求情,那么,誰來給昨晚死去的官員百姓求情呢?
人固有一死,袁崇煥可以死,楊鎬可以死,張嫣可以死,那他康應乾為何不能死。
參與沈陽叛亂的兩派勢力,無論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現(xiàn)在都必須要向沈陽,向天下獻祭他們的鮮血。
劉招孫想起對康應乾說過的話,****許諾讓老頭子再辛苦幾年,便讓他安享晚年。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