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若能改弦更張,棄暗投明,里應(yīng)外合,一舉殲滅江右齊軍,大丈夫功成名就,封侯拜相,千古青史,唾手可得也!”

        “此乃某平生所求!”

        早在弘光十五年春,督師閣部阮大鋮西征前夕,第三次派出秘使前往南昌,勸惠登相改弦易轍,“建不世之功”。

        不過當(dāng)時惠登相正率投降明軍在江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自然對南明勸降沒有任何反應(yīng),哦,唯一的反應(yīng)是將南明使者耳朵和鼻子割掉,卻沒有把人處死。

        惠登相沒有滅口的行徑,讓南明君臣看到了讓這位“忠臣”反正的一絲可能。

        接著,弘光朝廷在江西的最后存在——贛州大明督師萬元吉——也派出密使勸說惠登相反齊,還給惠登相送去了一箱子?xùn)|珠和珊瑚。

        惠登相被南明朝廷的真情實意深深打動,當(dāng)然,打動這位降將的最關(guān)鍵因素不是東珠和珊瑚。

        “弘光皇帝屢有手詔,許公能以江西歸明者,即舉江西封公,亦嘗達一二乎?”

        這樣裂土封侯的封賞,是大齊和劉招孫不能給惠登相的。

        惠登相心動了。

        促成惠登相二次反水的最關(guān)鍵有兩點: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