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的忠誠,崇禎一直都深知,也一直很放心。

        倒是吳三桂,這陣子也很配合,讓關(guān)寧軍干了不少臟活、累活,沒有在關(guān)鍵時刻給他崇禎耍什么手段。

        崇禎自然不會認為這是吳三桂一下子變得像周遇吉那般忠誠了。

        就像沈浪說的那般,這種精致利己主義者,你站在他的立場上分析利弊,讓他感覺到能夠從你這里得到更大的好處,擔負更小的風險。

        然后,你直接把問題拋給他,不用怎么去勸說和威脅他,他自己就能夠想明白,并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果然,吳三桂最終選擇了聽命。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初崇禎讓關(guān)寧軍跟隨錦衣衛(wèi)一起去抄家的時候,吳三桂的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不過,當時崇禎給了他一個保證: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若關(guān)寧軍能夠聽命行事,那不管京師發(fā)生任何動蕩,都不會牽連吳家的人和事,包括關(guān)寧軍。

        吳三桂多精明,僅僅是這一句話,他自己就會去權(quán)衡利弊的想明白。

        這其中透露的意思很明顯啊,陛下準備有大動作了,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京師。

        而吳家和他吳三桂,甚至是關(guān)寧軍想要在這場動蕩中安然無事,那首先就是要聽命行事。

        站在一個上位者的立場去考慮,若有一支能夠左右整個京師局勢的力量不聽命行事,他會怎么做?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