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爭位失敗后,豪格也是漸漸的認識到了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在大事上不夠果決,也不如多爾袞心機深沉,心思縝密。

        豪格已經(jīng)意識到,正如明國人所說的那樣,多爾袞這個比他豪格還要小三歲的叔叔,恐怕真的對他豪格有殺心,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動手罷了。

        因為他豪格是先帝長子,手中還掌握了比較強大的力量,還有一點,他豪格也沒有犯什么大錯,所以多爾袞才不好直接動他豪格。

        但是這并不表明多爾袞就會放過他豪格了,只是時機不合適罷了。

        現(xiàn)如今,多爾袞動不了他豪格,卻可以動他豪格麾下的親信,先削弱他豪格掌握的實力。

        多爾袞本就心狠手辣,手段超群,再加上又是輔政王,在朝中的權(quán)力無人能敵,或敲打或拉攏之下,手中掌握的權(quán)力更大。

        原本是有兩個輔政王,其中之一便是鄭親王濟爾哈朗,此刻基本上是有名無實了,連他奏事都要經(jīng)多爾袞批準,更別說他人了。

        因此,一些見利忘義之輩便紛紛投至多爾袞麾下,甚至包括他豪格的親信譚泰,冷僧機幾人。

        這些人為了表忠心,撕咬起他豪格更是不遺余力,所以說同黨背叛最致命。

        豪格可以想象,若這般持續(xù)下去,要不了幾年他豪格可能就要成孤家寡人了,到那時,他豪格拿什么資本在多爾袞的面前保命?

        所以,不能任由事情這般發(fā)展下去。

        可能是天無絕人之路,沒想到多爾袞一不留神,居然栽了個大跟頭。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