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和朱常淓二人都不傻,任由這些人說得天花亂墜,都改變不了他們要做反賊的事實。
一個個膽大包天,居然想要造反,還要攛掇他們一起造反,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這可是要抄家滅族的啊,哪怕他們是宗室成員也難以幸免。
可他們又清楚,這些人連當(dāng)朝皇帝都敢反,既然把自己脅迫到了應(yīng)天府,而且將他們的險惡用心和盤托出,若是不答應(yīng),恐怕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
朱常淓素有賢名,而且輩分也要高于崇禎一輩,若是幫助外人一起謀奪自己侄子的江山,心里有些過意不去,所以很是躊躇。
可朱由崧不一樣,洛陽陷落時,他和他老爹朱常洵先后從城中逃出,他老爹朱常洵在迎恩寺被闖軍抓獲,直接被殺。
他自己則僥幸逃脫,一路也是東躲西藏,輾轉(zhuǎn)各地,流寇一路打,他就一路逃,最終逃到了淮安。
可以說,他已經(jīng)受夠了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他只想無憂無慮的活著,做一個風(fēng)、流自在的王爺。
可天不隨人愿,好不容易逃離流寇的魔爪,現(xiàn)如今又落到這群膽大包天之輩手中。
他沒有糾結(jié)多長時間,便答應(yīng)了徐弘基等人的條件,贊同他們的安排。
不為別的,他自認(rèn)自己沒有成祖的氣魄和能力,也不想清什么君側(cè),重整什么朝綱,他只想風(fēng)、流自在的活著,哪怕這樣多活一天也罷。
只要答應(yīng)這些人的條件,愿意被他們擁立,這些人肯定不會輕易的危及他朱由崧的性命,而這些人無非也只是想要一個傀儡。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