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周遇吉早就使出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

        明軍主力這幾天一直在蛤蜊河中段向北五里處活動,大量營帳,以及搭浮橋的小船、木板都在那里,給人一種就在那里渡河的錯覺。

        卻沒想到,這周遇吉已經(jīng)暗中將準(zhǔn)備渡河的兵力、物資等都轉(zhuǎn)移到了南段二十里處。

        至于中段遺留的那些東西,應(yīng)該都是為了制造假象,這也說明,周遇吉造了更多的小船和鋪浮橋的木板,多余的就用來制造假象的。

        而那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蛤蜊河南段的士兵和物資,并沒有靠近河岸,反而隱藏在離河岸很遠(yuǎn)的位置,以防被提前發(fā)現(xiàn)。

        然后等到晚上,再迅速的摸到河岸實施渡河。

        周遇吉的算盤打得很好,不過他多鐸也不是吃素的。

        多鐸并沒有將自己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一起,他早就暗中將主力分成五支人馬,除了他親自率領(lǐng)的有兩萬兵力,其余四支都是一萬兵力左右。

        這五支人馬沿著蛤蜊河分成五個位段駐扎,就是以防明軍從其他位置渡河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趕過來阻擊。

        現(xiàn)在看來,這個策略果然沒錯。

        在收到報信的信號之后,距離周遇吉渡河點最近的兩支建虜大軍迅速的趕過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