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有兩個,一是繼續(xù)追剿泅渡過河的建虜殘余力量,第二個自然是沈陽。

        通過拜音圖等降將的口供,可以估算出昨晚隨多爾袞一起泅渡的建虜大約有四萬人左右。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淹死或擊殺,所以也無法統(tǒng)計究竟有多少建虜成功的泅渡過河了,多爾袞、多鐸等人是死是活,到目前也是一無所知。

        據(jù)錦衣衛(wèi)探子的情報,泅渡過河的建虜,沒有選擇北上遼陽、沈陽的方向,而是直接往東或往南。

        這也容易理解,因為隨著建虜大軍的戰(zhàn)敗,他們的物資和馬匹幾乎全部遺失了,在開闊的平原上遲早會被追上剿滅。

        何況海州、遼陽已經(jīng)被己方占領,再北上無疑是羊入虎口。

        若繼續(xù)往東,就可以進入分水嶺,這里有連綿不絕的大山小山和茂密的樹林,地域廣闊,道路崎嶇,人煙稀少,很適合以漁獵出身的滿洲人行動,甩開明軍也相對容易很多。

        至于向南,目的也是一樣,最終肯定也會北上進入分水嶺。

        為了盡可能的保存實力,泅渡過河的建虜沒有收攏兵力,而是以散兵和小股部隊分散行動,這就逼得明軍也不得不分散兵力去追擊。

        于是,三岔河西岸的戰(zhàn)斗剛告一段落,東岸又迅速的熱鬧了起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