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次是在陸地上,而這次是在海上,相對麻煩一些,但依然成功的引爆。

        因為引爆裝置進行過改進,用上了大明自制的雷管,而當(dāng)初僅僅用的是燧發(fā)機。

        隨著“轟”的一聲,木桶當(dāng)場被撕碎,氣浪裹脅著燃料洶涌的向著四周濺射而去。

        不少直接掉落水中,但還是有一部分飛向了“泰伯特”號。

        簌簌簌,一團團火雨從天而降,落在甲板上,或是掉落在一些荷蘭士兵的身上,還有的沾在了左舷,甚至是船帆上。

        剛開始,不少人對這些并不大的火球并不是很在意,只有一些身上著火的士兵在飛快的拍打著。

        可沒一會兒他們就覺得很不對勁了,著火的位置不但沒有輕易被撲滅,火勢還有蔓延的趨勢。

        “哦,天哪,這是怎么回事?快來幫幫我,啊……”一個士兵本來只是手臂上沾了一團火球,最后弄得整只右臂都著火了,驚恐得大聲喊叫。

        還有的士兵是后背著火了,本能的就想要躺在甲板上將火給蹭滅,卻沒想到事與愿違,整個后背都火辣辣的痛,然后忍不住的在甲板上瘋狂的打著滾。

        沒有多久,整個人都變成了一個火人,瘋狂的嚎叫,驚慌失措之下,直接翻出側(cè)舷沖向大海。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