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還與各部落發(fā)生了各種摩擦,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些原本早就被滿清打服的部落,根本就不是這些建虜的對手。

        這也是這些部落紛紛背叛建虜,轉而向明國歸順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明國插手就不一樣了,仿佛老鼠見了貓一樣,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都沒有從大清滅亡的陰影中恢復過來。

        所以,哪怕是面對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仆從軍,他們也沒有心情交戰(zhàn),以防被拖住后,被明軍圍殲。

        周遇吉還是秉承著沈浪的戰(zhàn)略思想,不刻意的去追求消滅建虜殘部,將他們驅趕到北方與羅剎人爭斗即可,除非多爾袞兩兄弟自己找死。

        顯眼,這兩兄弟不想找死,所以一路隨著大明的十萬聯軍前進的腳步不停的退卻。

        從松花江一路退到了額爾古納河南岸,率領萬余精騎的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一步三回頭。

        此時,這兩兄弟都明顯的黝黑了很多,這主要是自從滿清滅亡后,兩人都經歷了很多,也吃了很多苦。

        多鐸更是被廢了男人的本能,風、流王爺永遠的失去了作案工具。

        正因如此,多鐸對大明的仇恨很深,也多次勸誡多爾袞報仇雪恨,利用精騎去襲擾遼東側后,但是多爾袞并沒有接受這個冒險的建議。

        此刻,退到這里后,多鐸神色嚴肅的道:“多爾袞,難道我們要一直退下去嗎?明軍追到小海,我們也要放棄小海,繼續(xù)北上嗎?”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