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年紀上來講,阿部忠秋當沈浪的父輩都綽綽有余,但是在底氣上,阿部忠秋拍馬都趕不上沈浪。

        所以,阿部忠秋再憤怒,在沈浪眼中,也不過是色厲內(nèi)荏罷了。

        不過沈浪也知道,自己現(xiàn)在提出的這些條件,確實應該已經(jīng)差不多到了倭國人的極限了。

        如果再提更多的條件,恐怕是有不小的概率導致談判徹底破裂,然后只能重新開戰(zhàn)了。

        當然,不管是沈浪,還是大明,肯定不怕開戰(zhàn),只是暫時沒那么必要。

        先將得到的好處兵不血刃的拿到手,等消化得差不多了,隨時都可以找其他借口重新開戰(zhàn)。

        而那時,由于幕府承擔了那么承重的負擔,國內(nèi)矛盾必然更加尖銳,其國力肯定也會進一步衰弱,打起來也會更加容易一些。

        所以,沈浪沒再繼續(xù)逼迫阿部忠秋,而是認真的道:“朝廷給我的任務本來是要求至少開放六個通商口岸,但是我給阿部先生面子,四個通商口岸我答應了?!?br>
        “不過,我也希望阿部先生也能給我一個面子,開放的四個通商口岸,由我來選?!?br>
        雖然沈浪說得誠懇,但是阿部忠秋怎么一點都不信呢?你沈浪要是會給我面子,我跟你姓。

        但是他也清楚,沈浪說這句話的另一個目的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讓雙方不至于那么的劍拔弩張。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