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激動的進入沈浪訂下的四星級酒樓包間,又極其失望的從包間中出來。
花費了如此一番心思和口舌,龍華民和湯若望二人在這里什么都沒有得到。
因為沈浪不但沒有贊同入教,甚至都沒有直接答應讓天主教能夠像佛教一樣在大明自由的進行傳教活動。
也就是說,他們這些傳教士依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自然非常的不利于天主教在大明這片土地上的發(fā)展。
可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像“南京教案”發(fā)生后的那段時期一樣,慢慢的等待局勢的緩和了。
不過對于沈浪來說,這件事情只是一個插曲。
雖然火車上的刺殺讓沈浪的旅途經(jīng)歷了一些波折,但好在這個時代的信息傳輸不發(fā)達,大家都沒有手機,發(fā)不了朋友圈,也刷不了短視頻。
而知道整個刺殺過程的也就五號車廂的不到一百名乘客,還有臨近的四號車廂和六號車廂的乘客也可能大概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但就這幾百人放在異常繁華的天津,根本算不了什么,讓他們口口相傳,也得一定的時間才能傳開。
所以,沈浪并不太擔心接下來還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于是決定不改變原本的計劃。
可即便如此,以防萬一,沈浪還是進行了一番改頭換面。
這樣的話,即便是站在五號車廂的那些乘客面前,恐怕大部分人也認不出來。
甚至他還準備換一家酒樓,因為這家富興酒樓距離天津站太近了,以防在之前被有心人注意。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