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宣鎮(zhèn)上北路赤城堡東關外。
兩頂官轎在張誠躺著的軟塌前停了下來,隨著轎簾掀開,赤城兵備道何崇武與管糧通判秦時錚從官轎上先后下來。
讓他二人頗感意外的是,兩張大椅子卻是分別擺在張誠的左右兩側,兵憲何崇武還未表態(tài),管糧通判秦時錚卻是一副怒氣沖沖的道:“張參將,此為何意?”
張誠仍是如在兵備署時一般仰躺在軟塌之上,有氣無力的輕聲說道:“二位大人切莫生氣,為了安定我北路軍心民情,本將決意將這禍亂北路的罪魁禍首,于今日梟首示眾。
本將也知此舉多少都與我大明規(guī)制不合,因此特勉為其難,就自作主張擔任這主監(jiān)斬官了,這也是本將為而為大人考慮,若是異日朝廷怪罪下來,自也是本將一人擔當?!?br>
何崇武立在原處并未移步向前,他也是低頭沉思著,昨日他就接到了兵部行文,要他在北路支持張誠操練新軍,非但要他不遺余力,且更提到若北路力有不逮,可由他提請東路予以支持。
就在他沉思之時,秦時錚見他并未向前走去,便再次開口質問張誠道:“張參將,這吳有祿縱使有罪,然其畢竟是朝廷四品武官,也當呈報朝廷,由圣上裁決,方可處置?!?br>
“咳咳咳……”
張誠一陣咳嗽后,勉強抬起頭來,有氣無力的對他說道:“秦大人所言,張誠又怎會不知。
只是事出緊急,如今我上北路人心浮動,亂生肘腋之間,本將也是無奈,只得借這吳薛逆黨的人頭,穩(wěn)定我北路情勢,幸得前次陛下曾賜我一口寶劍,
圣上的本意是要張誠憑這三尺青鋒,驅退入寇之韃虜,幸得三軍將士奮勇,終將韃虜逼退,今日事急從權,我也只得再次請出御賜寶劍,斬盡亂國奸賊?!?br>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