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明末這場將華夏折磨不輕的災(zāi)害,其實在歐洲也同樣肆虐橫行,造成的危害同樣不小。
為何歐洲挺過去了呢?
有人說,是因為西方的平民逆來順受,即使生存的再艱難也不敢反抗。
這就是扯淡。
人在餓肚子的情況下,什么瘋狂的事情都會做的出來,哪有什么逆來順受之說?
之所以這種小冰河時期引發(fā)的災(zāi)難沒有在歐洲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如今的歐洲開始了殖民時代。
大量的歐洲人口遷徙到了美洲、非洲等諸多無主之地,這一下子就讓歐洲的土地壓力得到了緩解。
殖民不但稀釋了本土的人口壓力,還可以從海外的殖民地得到充沛的物資反哺本土,這才是歐洲順利度過小冰河時期的真相。
“那些歐羅巴人為何能夠萬里迢迢跑到咱們這兒來?就是因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這個地球,同時尋找到了許多富饒而無主的土地。他們從本土派出大量的人口,將那些土地占為己有。原來本土可能和咱們一樣,每人一畝土地都沒有,現(xiàn)在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去了海外,那么人均耕地面積就會大幅增加。又有了海外豐富的物產(chǎn)補充,這樣的天災(zāi)對于他們來說,也就不算什么了?!?br>
道理很淺顯,順著左夢庚的描述,徐若琳很容易就在腦海里勾勒出了完整的圖像。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