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向崇禎展示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形象,可是他真正的目的,很可能是為父報仇。
畢竟憑心而論,楊鶴在整個剿滅農(nóng)民軍的作戰(zhàn)中整體表現(xiàn)尚可,談不上多大的罪過。
可崇禎卻給楊鶴定了重罪,導致其人生的最后一段時間過得無比凄慘。
想想當時的情況。
楊嗣昌還在朝為官,能夠?qū)覍颐嬉姵绲潱M言獻策、步步高升。而他的父親卻只能困在充軍之地,最終貧病交加,死于風雪之夜。
身為人子,楊嗣昌的心里沒有恨嗎?
如果沒有的話,才不正常呢。
可楊嗣昌的表現(xiàn)始終積極上進、忠心為國,仿佛真的對父親的遭遇視若無睹。
即便不從楊嗣昌的動機來考量,崇禎的用人之道也顯得滑稽可笑。
按照帝王心術(shù)來講,既然已經(jīng)將楊鶴定了重罪,那就不該用他的子嗣;相反如果下定決心要重用楊嗣昌,那為何不赦免了楊鶴?
如此一來,不是能更好的邀買人心?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