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養(yǎng)活百萬人口的糧食,若是集中起來,供應(yīng)軍隊(duì)?

        能養(yǎng)活多少大軍?

        在帝國資源不足,邊防壓力最大的北方地區(qū),養(yǎng)活一個百萬人口的巨大城市,這簡直就是在瞎胡鬧。

        如果只是一個軍事進(jìn)攻型的,僅僅只承擔(dān)首都職能的都城和軍事進(jìn)攻堡壘,沒有太多的附加價值,城市人口維持在十萬人左右,那倒也罷了,可大明的京城,愣是在維持了整整百余萬人口。

        在江南富庶之地,養(yǎng)活這么多人口,不算問題,畢竟,既有糧倉,又有水運(yùn)之便捷,可在北方,這純屬就是找死了??!

        黃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訪錄·建都》里面有這么段話。

        夫國祚中危,何代無之!安祿山之禍,玄宗幸蜀,,吐蕃之難,代宗幸陜;朱沘之亂,德宗幸奉天;以汴京中原四達(dá),就使有急而形勢無所阻。當(dāng)李賊之圍京城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懸絕北,音塵不貫,一時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達(dá),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向非都燕,何遽不及三宗之事乎!

        東南粟帛,灌輸天下,這便是大明的國情!

        在后世,北京背靠蒙古,南臨平原,西通西北,東有大海東北,而南方則是“反動派”的頑抗之地,而我們又沒有強(qiáng)大之??哲?,隨時可能面臨某光頭的空軍威脅,面臨帝國主義的船堅炮利,自然而然將首都選在北方了。

        可是,在運(yùn)輸手段并不高超的古代,這其中所消耗的物資,人力,用在其他方面,不比用在養(yǎng)活首都人口上好的多?

        尤其是北京這個國門,特喵的忒危險了,隔三差五的就會讓人圍攻一回。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