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在于,這其中的花費,每年投入的造船當(dāng)中的,便需要六七百萬兩銀子,投入到人員培訓(xùn)里面,數(shù)百萬兩銀子,更甭提還要修建港口,泊位的花費!
也就說,完成這個宏偉的造艦計劃,大明朝廷每年要支出上千萬兩銀子!
而等到三年之后,水師成軍,為了維持水師的戰(zhàn)斗力,每年所需要消耗的錢糧,至少也需要五百萬兩銀子!
如果隔三差五,還需要再造個艦,添置幾條戰(zhàn)船,那花費就更多了!
當(dāng)然了,這筆錢糧,對于大明來說,也不是拿不出來——完成官紳一體納糧后,整理鹽稅后,加上工商稅,還有海關(guān)稅收,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至少能夠達(dá)到一億兩!
這點錢,不是出不起!
既然出的起,那就干吧!
朱慈烜在心里想著,隨之,便將一封報告,行文過后,派人騎快馬,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去了。
與此同時,朱慈烜在寫完奏折后,看著鄭芝龍信中的那個日清條約,他思索片刻,突然間靈光一閃,笑吟吟的便開始在紙上,又寫起了文章,當(dāng)洋洋灑灑寫完后,他將信紙遞到了一旁的朱純臣手上。
“報社那邊首次刊登的頭版,就用這篇文章,其他的版面,則吩咐手下的刀筆吏,讓他們寫一下替朝廷的官紳一體納糧張目,當(dāng)然,也要側(cè)面的,夸大一下倭寇的威脅,要教東南上下,都產(chǎn)生一種想法,覺得明天倭寇就從海上打過來了!”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無名中文;http://www.pettt.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