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代,科學技術(shù)永遠都是最昂貴的貨物。
之所以沒有在歷史上看到那些發(fā)明者或者創(chuàng)造者大發(fā)其財,究其原因大概是古人羞于談錢吧,甚至說,有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于一個國家是多么的重要。
不過這一點可以從蔡倫、沈括、徐光啟、畢懋康等人的歷史地位上就能窺出一般。
都說一招鮮,吃遍天,普通老百姓對這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只要家里的店鋪有別人不知道的絕技,他們就能死死守著一輩子,或者幾輩子,生生世世用這些絕技養(yǎng)家糊口。
總之,都是有利于己的。
大昏君跟這里的所有人都是不一樣的,他知道自己要把這個老大帝國帶領(lǐng)著走上世界,甚至獨霸世界,就不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他自己。
所以他穿越不久就想著開辦大學的事情,今天終于看到了一點曙光。
自己懷里揣著的燧發(fā)手銃就是明證了,都不需要自己開金手指,徐光啟就能和他的師生們搞出來。
為啥呢?就是因為他們有了這樣一個環(huán)境、氛圍,甚至在大昏君的支持下,他們連做官的興趣都不大了,既然不想做官了,那就老老實實干事情唄。
大昏君帶著喜悅的心思,在離開帝國大學之前,便當著眾師生的面,再次捐贈了10萬兩銀子,作為他們的研究經(jīng)費。
是的,是捐贈,不是賞賜,因為他要的大學是可以自食其力的,而不是光靠騙朝廷國庫的廢物大學,另外朝廷的文官們都一群門外漢,且都看不起這種奇技淫巧,怎么會給他們下?lián)芙?jīng)費?到時候又要自己下旨強制命令。
只要大昏君時常不定時的捐贈一點銀子,帝國大學、乃至整個大明就可以把這種事當成一種“潮流”,那時候達官貴人、豪商也會跟進的。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