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督師遼東前后加起來共六年多時間,先帝時四年,陛下登基以來又是兩年,深知我大明體制敗壞,早已不復太祖時勛貴掌軍的祖制,倒是從土木堡之后逐漸形成了以不知兵的文官為一方督帥,說句誅心之言,要不是陛下圣心獨~裁,恐怕我大明要步了前宋的后塵......”
這下可怕東林君子們給氣壞了,前宋可是他們心目中出了名的最好時代啊,名臣賢臣能臣輩出的朝代啊,而且還出了真宗這樣的好皇帝。
他老人家的那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給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出身的讀書人可是指明了方向的,也正是那時候開始,科舉士大夫才真正崛起的啊。
可是這樣美好的朝代,怎么會亡了呢?
唔,一定是出了像王安石這樣搞什么新法的奸佞之臣,所以才亡了,要不然天下早就大同了不是?
如果還要加一條原因的話,那就是趙宋官家中出了一個哲宗趙煦這樣的狗昏君,非要搞什么新法強軍,居然還去攻打大白高國這樣的友邦,最可氣的是還取勝了......
現在你居然說文官不知兵?你以為俺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
奸佞??!
可是誰敢當眾頂撞這位帝師?以前他督師遼東遠離朝堂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暗地里使個絆子啥的,現在這位也正得狗昏君的信任呢......
大昏君饒有興致地掃視了一圈眾人,卻是精彩至極了,心里暗爽,隨意拿起御案上的茶杯,似飲非引了起來,一雙白蓮花似的大眼睛不停地在打轉,最后卻將目光放在了正在偷笑的老王......
孫承宗以為沒有人反對他的話,天子也沒有說什么,于是頓了頓繼續(xù)道:
“而老夫卻跟陛下所說的參謀們,唔,也就是軍事機宜是打過短暫的交道的,四萬人的大軍卻被他們管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連民夫都沒有幾個,就能讓如此大規(guī)模的軍隊調度自如,就連陛下千里奔襲偽盛京的諸多事宜都是他們做的,爾等可知道千里奔襲是多么復雜的事情嗎,這個過程中哪怕出現一點點錯誤,就可能導致全軍覆滅,試問,自前宋以為文官做閫帥或是督師的軍隊能做到這樣的周密嘛?爾等都是飽讀史書的,捫心自問下,你們看到過沒?”
他這話說完,就連老黃這樣厚臉皮的奸佞小人,都把頭深深低下去了,各個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樣子......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