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洋先生,恩師去后,我輩該當如何?”

        “是呀,請先生多多指點……”

        “我徐門新學還要多多仰仗先生……拜托了!”

        “恩師身前最是與先生交好,還望博洋先生多多提攜我輩……”

        上海商市法華匯,大致就在后世上海徐家匯漕溪北路與南丹東路交匯的丁字路口的一處奢華莊園內(nèi),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名從南北各地聞訊而來的徐門子弟…….

        他們各個都是披麻戴孝,表情異常悲痛……

        盤腿坐在修剪的非常平整、漂亮的草坪上,而在他們的前方,有一個中式人工湖和一座假山,以及一座中式亭子,亭子內(nèi)正襟危坐著孫承宗、侯恂、錢謙益、黃宗羲、徐驥等當世大儒大哲。

        其中黃宗羲是最年輕的,僅僅二十七歲,也是在場所有人中在徐光啟晚年與之“論道”最多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

        那就是兩人已是忘年之交了!

        原因不外乎其他,就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環(huán)游世界了,而且還帶來諸多歐洲、新西班牙的人文地理、龐大的原始書籍、知識……

        而剛剛被亭外的徐門子弟稱為博洋先生的正是他了——這個時空博洋是他的號,不再是南雷了,同時也是他的爵位——博洋男爵!

        此刻他滿臉憂愁,似乎還沉浸在與昔日老友徐光啟激烈論道的場景之中,絲毫沒有注意有人在叫他,最后還是孫承宗拉了一下他的衣角道: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