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失敗,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科舉,讓一群東華門外唱名的“好漢”去搞勞什子改革,想想就知道結(jié)果了。
不過卻比大明朝的張居正成功太多了,至少在王荊公變法后,北宋加強了“國營”產(chǎn)業(yè),增加了相當大的財政收入,而且還持續(xù)了上百年——直到南宋也有效果。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果,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前宋承平時期還有很濃重的世家門閥遺風,而大明卻沒有,除了一些混吃等死的顯赫貴族。
所以張居正的變法呢,就是個政熄人亡……
而且前宋官家的理財能力的確比大明的皇帝們都厲害啊,有了錢,再加上士官、軍官流水線生產(chǎn)的基礎(chǔ)軍官,什么靖康之恥,就是幾十年后的那個土鱉鐵木真也得哭著喊著管趙官家叫爸爸……要是兩者可以互補那就好了。
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封建王朝”真的可以駕馭得了軍校畢業(yè)的精英嘛?朱大昏君想到這里只是苦笑搖頭,對著老帥道:
“趙卿,這前宋官家膽子太小了,他們哪里敢這么搞……世人皆知前宋重文輕武,以東華門外唱名的好漢為尊,與朕登基前的大明仿佛一樣,即便是現(xiàn)在朕也無力一舉改變世人的這種認知,只能一點一點徐循序漸進……”
朱大昏君當然不能給他的重臣們說實話,不過也是半真半假,看到眾人若有所思,他也是輕笑著點頭道:
“朕估摸著孫帝師他們再有半個月左右就到了,到時候再與諸卿坐而論道一番,到時候朕就一路東去,先巡視一番草原諸城,而后再去遼東巡視下朕的騎士和爵士及他們的莊園,這些年遼東為整個北地提供了充足的糧食、毛皮……”
他這話是一語雙關(guān)的,就是要告訴他的封君們,想要糧食充足,就得效仿遼東、北直隸等地的莊園或是淮北的大農(nóng)場。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