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燕京崇政殿,內(nèi)閣首輔這會兒一張老臉都快笑成菊花了,掃視了一圈眾人后,拱著雙手道:
“臣剛剛接到外交部尚書程元宗伯爵的奏報,西班牙人終于服軟了,與我皇明簽訂了《大明——西班牙和平條約》……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他的話剛剛說完,殿內(nèi)不管是大明重臣,還是諸國使臣,都是一臉大喜,紛紛交頭接耳;督察院左右都御史楊一鵬和房可壯相互看了一眼,兩位大君子頓時起身,連忙大聲拜道:
“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陛下真乃萬古未有之圣君明主也…….”
“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明賀…….”眾人也反應了過來,紛紛起身拜服。
朱大昏君則瞇著眼睛,緩緩掃視了殿內(nèi)一眾人等,今天可是大朝會啊,不僅有大明的直臣,還有列國使臣,其中就包括朝鮮,安南等國,還有他的封君諸國使臣,人多得都延伸到了殿外的廣場。
燕京就是過去的北京,先是被改為北平,可是朱大昏君覺得不夠復古,后來又改為燕京,不過并不是再做為帝國的北京,而是作為一個特殊的直轄府,下轄的就是原來的順天府,而帝國的“北京”卻改成了天津。
因為天津東臨渤海,海運交通極為方便,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遼東、江南、南洋等地的糧食物資、商品運抵此處,因為天津在這十多年的時間內(nèi),人口已經(jīng)達到了200多萬之巨,成為了僅次于上海商市的第二大商市。
而取消了政治中心的燕京,人口從原來的近兩百萬,一下子銳減到了六十多萬;更加重要的是,大明不再需要用運河每年從江南、兩廣輸送近400萬石糧食,從而大大降低朝廷的運營成本。
而失去了運輸400萬石糧食的運河,也不再那么重要了,不過并沒有放棄,而是在朱大昏君登基之后,利用大量流民以工代賒的方式,治理黃淮運,將運河的起點改成了以冶鐵中心徐州為起點,通州為終點。
因此在自崇禎八年開始,黃淮運三大水運不再有任何水禍發(fā)生,從而大明又多了一個大糧倉——淮北糧倉。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