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剛剛聽到幾位先生的高談闊論,便忍不住上來叨擾幾句,還望各位前輩見諒!”

        “哦,”王夫之最年輕,今年才二十五歲,因此思想上也別黃宗羲和顧炎武更加開放,點頭滿意地道:

        “但說無妨!”

        那青年一聽,便大喜,整理了一下衣領,正襟危坐后便笑問道:

        “適才三位前輩說到這工商、移民之事,學生不才,也游歷大江南北,就是南洋也是去過好多回了,也見識過大明百姓的疾苦,歐洲白番的猖獗,南洋土人的懶惰兇殘;不過這些年因為天道教在南洋諸島的傳播,哪里的漢人移民也逐漸有了組織,因此才能有了一定的保護,生活也逐漸好了不少,很多人都發(fā)了財,也不擔心土人白番搶掠…..那么學生有一問,若是土地稀少甚至無片瓦之地的大明百姓不走出,難道他們世世代代就窩在家里受餓挨凍?”

        聽到這里,三人頓時臉色大變,士大夫嘛,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做官就是為了斂財混日子嘛,誰愿意瞎折騰?而且萬里之外尤其是海外蠻荒之地,如何建立有效的統(tǒng)治,如何從那些地方盤剝,士大夫如何能懂?即便是懂了,也是手無縛雞之力啊,怎么實行?

        哦,現(xiàn)在倒是滿大街、滿鄉(xiāng)村的槍大夫,不過三年前還有些雄才壯志的都去了中亞儒教諸國,聽說很多人都混的不錯,其中還有幾個人混上了諸國閣部之臣。

        說起來,這無道昏君還真是目光深遠啊,先是把科舉改革了,秀才、舉人沒有了特權……更加陰險的是,還知道飽讀圣賢之書的儒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學,因此短短時間內就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槍大夫”。

        當然了也有一些不自量力的秀才、舉人土財主煽動自家佃戶造朱大昏君的反的,但卻是旋起旋滅的草包……

        最后以儒教諸國解決了數(shù)萬讀書人的出路,哦,是槍大夫的出路……天下還有如此陰險狡詐的昏君嘛?

        “哼?”顧炎武頓時一臉的君子之氣,抱拳道: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