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銑憑印屠光石氏一族不成問題,但胡人是全員皆兵。石氏一族死了固然元氣大傷,群龍無首,但要使其盡數(shù)臣服,必然也需要好一段時間。若梁趁此出兵,雖不是說鮮卑必敗,卻足以給拓跋銑添好大的亂子。他遣人來京,喊一聲求助確屬正常。
但霍準若不制止住魏塱,到時羯族已強弩之末,救無可救。鮮卑就舍了那點地先擱著,兵馬全數(shù)對梁,霍沈兩家誰上,都是個死。
不是死在鮮卑手里,便是死在另一家手里。
這情況拓跋銑都知道,沒理由霍準不知道。等與梁的戰(zhàn)事結束,鮮卑再慢慢去處理羯人那頭也來的及。反正兩將不合,仗也打不了多久,拓跋銑登位以后又不是沒南下過,再下一次,他不見得就要一敗涂地。
所以拓跋銑遣人來京,反倒來出了些施恩于霍家的味道。畢竟眾所周知,真打起來了,要死的那個多半是霍家。
霍準不好說惶恐,卻也非十分駭懼。拓跋銑確實能撇開霍家,就博個刀光劍影??烧l不想盡可能以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收獲。鮮卑如此花功夫,自然是不希望梁人打擾,好一口氣徹底吃掉羯。
那幾個鮮卑人來京亦是誠意十足,終還是怕羯死而不僵,想要霍家支持些。且鮮卑與霍家還有后事一說,這天下又不止那一片原子。拓跋銑肯定不想與霍家鬧翻了,讓梁人西北合二為一。
這生意....得做。
這做的理由當然是有怕死的成分在,更多的,未必不是霍家想活的更好些。
鮮卑吞掉羯后,就直接壤臨沈家。但凡有個風吹草動,沈元州就需要出戰(zhàn),那時候處理沈家,就簡單許多。先不說霍家與鮮卑的關系,大不了,學著當今天子,許他幾座城池出去又何妨。
要阻止梁出兵也容易,便是現(xiàn)在,若霍準強求,魏塱未必就能讓群臣同意盡早援羯。不過就是霍準表面故作姿態(tài),實際順水推舟,給自己找個合理往寧城囤糧的理由罷了。有了這旨密令,他將霍家所能搜刮來的財物盡數(shù)運過去又有何難。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