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卻并不各案,在太祖皇帝和先帝爺時期,大大小小發(fā)生了十余起。這幾乎成了大周朝的皇帝的逆鱗,為了防微杜漸,一旦發(fā)現(xiàn)就嚴厲打擊,甚至對這種事越發(fā)變得執(zhí)拗偏激,又加之官場矛盾,想將人置之死地,最好的法子就是置之謀反叛亂的境地,于是發(fā)生了一連串的冤假錯案。其中多無根據(jù),只是捕風捉影濫殺無辜而已。
可是,世風如此,前世林芷萱費了好大的力氣想要扭轉這個局面,起初尚有成效,可等林家的往事被揭發(fā)出來,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反而坐實了她的罪證。
說她曾經宣揚的一切教化民生都是為了替林家脫罪,甚至她為了弱化新舊兩朝文人士子之間矛盾的作為,也都帶有了企圖麻痹蒙騙小皇帝魏延顯而意圖謀反的嫌疑。
可是如今大周朝統(tǒng)治百年,雖不能說國富民強,可是比前朝末年皇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已經是天上地下。老百姓不過是想安穩(wěn)過好日子,只要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誰會想著要去打仗,去復辟前朝。
況且除了此番天災人禍之后的造反是由百姓自發(fā)糾結起來的起義,從前多是文人墨客動動嘴皮子和筆桿子。
這種清貴書生,放不下自己的清高,懷著救國救民之念,看著點什么不好不如意的,就大肆撻伐,說想要復辟前朝,仿佛只要復辟前朝,這些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一般。而朝廷越是鎮(zhèn)壓,這幫書呆子就越是覺著新朝暴政荒蠻,只有復辟前朝這一條路了。
從前林芷萱主張大行德政,對于這種吃軟不吃硬的書生意氣,只能感化施恩,不能大肆殺害。否則,他還覺著自己是為了民族大義而死,前仆后繼,只覺著自己是個英雄,還要以此為榜樣,教化后世子孫。
如此,與他們越發(fā)的離心離德。將這些隱藏在江河湖海的奇人異士、大能之才推得離朝廷越來越遠,最后不僅不能為我所用,還將他們推到朝廷的對立面去,成日里商議著怎么謀反作亂。
而自從魏明煦與林芷萱說起,他早有打算的時候,林芷萱隱約猜到,魏明煦所想或許與她大致相同,魏明煦也打算將來借林家的事,給前朝舊臣和林家歷經了百年不知道還存不存在的舊部做個樣子看看,引他們歸順朝廷,平息干戈。
可是如今大周朝朝局未穩(wěn),魏明煦也還沒有徹底把持朝政,只看魏明煦讓林鵬海暫回杭州之舉,也知道魏明煦覺著現(xiàn)在的時機尚未成熟。那或許該是五六年之后的事。
而如今既然成了升堂審議,就自然會有輸贏,有各式各樣的意外,若是贏了還好,若是輸了,這種矛盾怕是要因為此事越發(fā)的被激化,再經年累月地留存下去。
林芷萱有些擔憂地看著魏明煦,道:“王爺可想好了法子?”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