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胇“雖說鏟除暴齊為明國皇帝報仇,責無旁貸,然而朝鮮國小兵弱,最多只能在清軍側翼提供掩護····”
恭阿勃然大怒:“那你們何時去攻打沈陽,莫非要一直留在寬甸,坐觀大清與劉賊決戰(zhàn)!不要忘了,若非我大清在撫順牽制住了齊軍,截斷他們援助寬甸,你們能這么輕松占據(jù)此城嗎?”
李舜義連稱不敢,他越發(fā)覺得這些建州野蠻人都是喜怒無常,看見這個恭阿,他便能想象當年阿敏是什么德行,聽聞阿敏是個瘋子,最喜屠城。
李舜義不想惹惱眼前這個建州野蠻人,于是神色從容解釋道:
“我國缺糧,去年全國干旱,新義州、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五道都有百姓餓死,因此軍糧實在難以為繼····”
恭阿雖然驍勇善戰(zhàn),然而對朝鮮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卻是一無所知。
正在寬甸城中劫掠的這支軍隊,在后勤方面可是有著極其“光榮”的傳統(tǒng)。
當年萬歷援朝,朝鮮軍在自己國土上打仗,尚都不能解決糧食補給,還要指望入朝明軍從遼東運送糧草喂養(yǎng)他們。
眼下讓他們出國作戰(zhàn),渡過鴨綠江遠征沈陽,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
“什么?放你們進來你們搶銀子搶人口,你們還要問我大清要糧食,是我耳朵壞了還是你們瘋了!”
監(jiān)軍樸葂剛準備告訴十五歲的甲喇額真大人,他們不僅需要糧食,而且朝鮮軍隊還缺乏運送糧食的馬車、牛車·····還好李舜義反應靈敏,及時止住了樸監(jiān)軍的話頭。
清軍幾位將領紛紛向朝鮮人投去蔑視的眼神,幸好李舜義見多識廣,絲毫沒有被建州韃子的蔑視所影響,他振振有詞道: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