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是著名編輯,曾主編巨著《皇明經(jīng)世文編》,刪改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并定稿,這兩部巨著都具有很重要的史學價值。

        沈浪推舉他為《明報》的總編輯,太子朱慈烺掛個副總編,以他更現(xiàn)代的眼光幫助陳子龍將《明報》辦得更好。

        而宋應(yīng)星、王徵、方以智、孫云球等科技人才。

        除了孫云球因為年齡小,需要讓他繼續(xù)進修之外,其他已經(jīng)可以獨擋一面的人,全部納入新成立的科學院,為大明的科技發(fā)展添磚加瓦。

        科學院的成立,沈浪和崇禎都投注了巨大的精力。

        首輔蔣德璟被任命為院長,因為他本身就博學強識,對西學接受度比較高,而且自身動手能力也很強,具備一個院長的學識。

        同時,他為人秉公持正,薦賢用能,有身為一個院長的品行。

        再加上他又善于管理,資歷完全足夠,院長職位暫時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

        當然,還有太子朱慈烺和沈浪兩個副院長輔助他。

        這樣一番安排,算是把能用的人才都人盡其用,集中力量干大事了。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無名中文;http://www.pettt.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