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這番說詞也不無道理,所以大家都沒有太大的意見,也都贊同從這兩人中選擇。
安遠侯柳祚昌有些擔(dān)心的道:“若福王和潞王皆不答應(yīng),我等該如何?”
徐弘基輕笑一聲:“身處南直隸,還由得他們不答應(yīng)嗎?”
“再說,又不是讓他們上刀山,下火海,是讓他們坐這天下之主,若憑他們自己,這輩子都別想染指帝位,他們還得感激咱們呢?!?br>
“正是,這位置,他們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忻城伯趙之龍冷笑道。
余者皆是點頭默許,必須用一個有份量的朱家子孫成為帶頭人,這樣才顯得名正言順。
不然,用一個外姓人,哪怕是魏國公徐弘基,在座的恐怕都沒幾人愿意陪他一起玩。
當(dāng)然,他們并非真的想推舉一個皇帝騎在他們頭上,他們只是想要一個招牌,一個傀儡充當(dāng)門面罷了。
真正的大權(quán)肯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他們敢于冒險的原因之一,沒有好處,誰愿意摻和這種抄家滅族的事。
他們還想好了,若兩人都同意,那么先立血統(tǒng)更純正的福王,潞王養(yǎng)著當(dāng)備用,若是福王朱由崧不聽話,不好控制,那么再用潞王取而代之。
徐弘基見大家都沒有意見,笑道:“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那事不宜遲,咱們得盡快行動了。不然,崇禎的刀就要落在我等的腦袋上了。”
眾人早就推舉徐弘基為主事人,所以安遠侯柳祚昌直接道:“那請國公爺盡快下令吧,我等全力配合?!?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