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華夏獨特的哲學體系,有其無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儒學也是過于務虛,側(cè)重注重自我約束自我修養(yǎng),卻是沒有達成的具體手段和途徑。
這造成了后世所謂大儒的各行其是,學說林立,形成很大的混亂。
因此儒學是哲學,卻不是濟世寶典,想想后世哲學在社會中的地位就明了了。
當然,如果換一個人即使點中了這些四書五經(jīng)的弱點,也會被這些士人群起而圍攻。
簡直是刨了他們的根一般。
但是,朱慈烺倡導的論事用實據(jù),休要一味的風聞奏事讓這些人無法暴起。
你和這位殿下辯論,要講出事實根據(jù)來。
好吧,那么圣人言確實沒法解釋華夏該死的無解循環(huán)。
“不知道諸卿怎么想,但是本宮要作出嘗試,既然千百年來熟讀經(jīng)典,飽覽群書,庶務一無所知而進士及第的英才們無法輔佐君王開萬世太平,那么本宮就要推動改制,說明科舉一途遵循舊制不可,改制必須達成?!?br>
朱慈烺此時圖窮匕見。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