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旦把握不好這個度,往往容易矯枉過正,變得患得患失甚至偏執(zhí)瘋魔起來,先帝爺?shù)难巫泳褪谴说览?。畢竟他們說到底是入侵者,對于地大物博的中原,心中有著向往,也同樣存以畏懼。怕再有一個像林佑堂那樣的人出現(xiàn),將他們驅(qū)逐出去。對于這種潛在的威脅,讓睡在龍榻上的皇帝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旦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而大周朝的皇帝越是做得如此決絕,百姓的反彈就越嚴重,起義軍也越發(fā)的此起彼伏。
太祖皇帝時,有一莊震驚朝野的大案,起于戴世安,浙江湖州人,家中豪富,想出資編一部《列朝諸臣傳》留名于世,到處搜羅史料。
同鄉(xiāng)沈國禎有個堂姑曾嫁入林家二房,雖年歲久遠,但沈國禎卻對林佑堂這種忠臣十分的敬仰。沈國禎曾著有一本《林公傳》沒有刻印流傳于世。沈國禎死后,家道中落,家人聽說戴世安想寫《列朝諸臣傳》,就以千兩銀子的高價把《林公傳》的手稿賣給了戴世安。以這些銀子做了盤纏給兒孫進京趕考。
戴世安收錄了沈國禎的手稿,又補寫了其他的事跡,就刻印發(fā)行了。書中有許多指斥大周朝皇帝政令嚴苛的語言。
被罷官的原歸安知縣吳之榮是個陰險小人,數(shù)年后陰差陽錯看見此書,眼睛一亮,認為這是一塊再入官場的絕妙敲門磚,至少也可敲詐一筆財富。他到沈家敲詐,然而當時沈家的長子嫡孫沈毅中了武狀元,也漸漸立了些戰(zhàn)功,對于上前敲詐的吳之榮直命人打了出去。
吳之榮分文未得,氣憤無比,便向?qū)④娝煽姘l(fā)。松魁移命巡撫朱昌祚處理,朱昌祚又轉(zhuǎn)交督學胡尚衡。戴家向胡尚衡行了重賄,將書中指斥大周政令的文字修改重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吳之榮分文未得,一氣之下便拿著初版告到北京,由刑部立案追究,掀起大獄。戴世安已死,開棺戮尸,其弟戴世鉞受牽連被誅。
序中提到了沈氏,指的是沈國禎。而當時朝中黨爭迭起,彼時太子之位空懸,義親王魏明善與魏明煦兄弟三人奪權,手握兵權的平西大將軍沈同甫擁立皇后所出的魏明煦兄弟三人中該有一人繼太子位。義親王以此事構(gòu)陷沈同甫,硬說序中沈氏說的是沈同甫,于是沈同甫滿門被嫁禍抄斬。同時松魁被免官,幕僚程維藩被處死。湖州太守譚希閔才上任半月,還沒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以隱匿罪糊里糊涂地被絞死了。
此案中凡校書、刻書、賣書以及書中牽連人名者一律喪命,冤死者七十余人,死者妻子大都發(fā)配邊疆。其他受牽連的三十二名官員皆降職罷官。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無名中文;http://www.pettt.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